手作康乃馨感謝媽媽 新二代印尼語逐夢
- 發布日期:
- 發布單位: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服務站
- 資料點閱次數:340
- 更新日期:2024-07-30
母親來自印尼的利佳玲同學,目前就讀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四年級,她希望未來能增進自己印尼語文能力,先考取印尼語檢定後,準備移民特考或者利用印尼語回到東南亞故鄉從事文創相關產業,如餐飲業儲備幹部、進修成為國際芳療師等計畫,透過媽媽故鄉的印尼語來完成自己的夢想。
利佳玲透過分享成長故事的機會,向在場新住民朋友介紹母親李美英的故事。出生於印尼加里曼丹島的坤甸,李美英在20歲時便透過友人介紹,認識利佳玲的父親後,嫁來臺灣屏東開始在異鄉的生活,值得慶幸的是,利佳玲的伯母、嬸嬸們,也大多來自印尼,文化差異的適應期因為多了來自同鄉姊妹們的陪伴,李美英在想念家鄉的時候,就會烹煮家鄉料理,酸辣的滋味思念家鄉。
利佳玲自小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成長,在就讀屏東潮州高中人文特色班時,導師便鼓勵利佳玲從事東南亞文化研究,讓她認同印尼血統的身分,更為母親創作一篇小品文:「你說,每次想家的時候都會煮些印尼菜聊慰鄉愁,整個廚房濃郁的酸辣氣息瀰漫竄繞在所有隙縫之間,小小的盤子裡裝滿你對故鄉的思念。在這倉促又漫長的十七年裡,思念在兩座島間徘徊。問你這十七年裡你領悟了什麼,你說,讓我感受到幸福的地方,就是家鄉。」
「他鄉即故鄉」、「臺灣已經是媽媽第二個家」!利佳玲說,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生活,只要開放心胸與人交往,就能感到自在。利佳玲同樣也鼓勵了在場的新住民朋友,以開放的心態適應異鄉生活,進而感受臺灣這片土地的友善,增加人與人之間互信。
利佳玲曾參加移民署舉辦的「新住民子女新職人啟航培育營」及「新住民二代親善大使」活動,充實的培訓課程裡,讓她更增加新住民子女的自我認同,她希望成為臺、印橋樑,因此必須增進自己印尼語文的能力,透過媽媽故鄉的語言完成自己的夢想。 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服務站主任蘇慧雯表示,移民署為新住民提供家庭教育課程,協助初次入境的新住民更快速融入臺灣的生活,相關法律諮詢之提供,也讓新住民更能清楚了解在臺生活權益;新住民朋友若想了解移民署為「新住民及其子女」提供相關培力計畫訊息,可至內政部移民署全球資訊網「新住民照顧服務專區」或「新住民培力發展資訊網」查詢,藉由栽培新二代,讓未來更具優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