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國防醫學院學生自組Rumahku志工團 提供東南亞多語醫療諮詢

  • 發布日期:
  • 發布單位:北區事務大隊‧新北市服務站
  • 資料點閱次數:63
擷取 與IC之音FM97.5【新生報到–我們在台灣】合作,推出一系列精采的新住民在臺灣的故事,本集節目邀請Rumahku志工團-許家瑜,該團體是由國防醫學院學生自組成立的組織,長期關注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們在台生活,協助在社福單位的看護工,提升醫療場域對外籍看護的友善度,給予更多的友善空間,讓其安心在台灣工作。【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也將本集節目編撰成中文、英文、越南文、泰文及印尼文等5種語系,向讀者分享「Rumahku志工團」如何協助東南亞移工融入台灣多元的社會。全台灣的移工數已突破70萬人,遍佈於不少產業鏈的工廠業、看護業,都是因為移工朋友們的努力得以維繫,但是當移工朋友受傷了、生病了該怎麼辦?如果是自己在不熟悉語言的國家生病,當下肯定會很慌張。但是,在台灣有個默默付出,並堅定為移工朋友做出醫療貢獻的團體,他們就是由國防醫學院學生自組成立的組織-Rumahku志工團。國防醫學院的學生藉著在求學時期的議題接觸與實做,希望在未來走入職場、與更多的移工朋友接觸時,給予更多的友善空間,並進一步提升在醫療環境的品質。同時,在服務的過程中,讓身旁的同學、朋友,也能夠一起關心在台灣各個角落的東南亞移工,做到議題推廣、擴大影響力,進而對現況進行改變。許家瑜說明,Rumahku一詞,在印尼語是「我家」的意思,成立七年的志工團約有15名活躍的志工,除了辦講座受到各校大力支持外,沒有接受任何營利組織、政府單位贊助。靠著每個時期的團員努力與傳承,不但聯繫並提供「東南亞語系醫療服務、友善移工的醫生名單」。Rumahku志工團平日都會前往台北車站「地板圖書館」和移工交流理解需求,也積極替印尼看護工爭取台灣醫院設立伊斯蘭祈禱室,更會和外籍看護工進行「語言互換教學」。甚至在不久前,有三位團員跟著印尼移工回印尼,並拍下了紀錄片《回家》展現為移工發聲的卓越能力。先前該志工團也和內湖三軍總國防醫院協商成功,為印尼籍看護工提供伊斯蘭祈禱室,團員亦會定期前往移工朋友們聚會場所,從對談中提供醫療知識,以及做語言互換,亦會持續進行醫院的友善計畫、復健部東南亞圖書館、推廣醫院設立穆斯林祈禱室、語言交流、醫療翻譯小冊和醫療照護網等。最後,許家瑜勉勵移工們放心待在台灣工作,志工團將持續提供最妥善的醫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