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乾益堂中藥行

  • 發布日期:
  • 發布單位:中區事務大隊‧澎湖縣服務站
  • 資料點閱次數:100
乾益堂中藥行乾益堂中藥行的由來
「乾益堂中藥行」位於澎湖縣馬公巿第一街——中央街的街底,目前已是澎湖縣的縣定古蹟,大門前方是另一縣定古蹟「四眼井」。清乾隆年間,媽宮(即現今的馬公)已有「七街一巿」的巿鎮雛型;到清光緒年間更隨著人口的增添、民生所需而擴大發展為「十街二巿」,昔稱大井街的中央街即是當初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沿著中央街往天后宮方向西走,是早期最熱鬧的地方,軍事駐防與港口商船帶來的紛集人潮。商店更如雨後春筍般林立,無論是糕餅、衣飾、百貨等民生所需的物品皆有,令人流連忘返。這條寬4.5公尺、長約200公尺的中央街,日據時期的盛況堪以「川流不息」形容;清晨六點半,民眾熙攘而至,直到晚上十二點店家方能歇息。乾益堂中藥行,登錄於澎湖廳東西澳媽宮街五百九十三番地(即今之中央街42號);在大正九年(1920年)之後,此街名因澎湖改制更名;大正十五年(1926年)又因澎湖恢復廳制,改正為澎湖廳馬公街馬公五百九十三番地。在這條短短的街道上,即可見四家藥房,據訪談得知,乾益堂中藥行是當時生意最鼎盛的一家藥房,同時也是中央街上見證殖民歲月與民國時期風華的重要地標之一。
乾益堂中藥行位於中央街北端的四眼井旁,於大正七年(1981年)由薛號創店,至今已是第四代在經營。
薛號,生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民國前44年),原籍為澎湖廳湖西庄,父親薛色、母親薛李拈,家中排行老三。他在三十歲時與嵵裡澳菜園鄉女子黃左結婚,黃左為他生了四男二女,其中第二代接掌乾益堂中藥行經營權的是四男薛庚寅,他是在黃左四十五歲時才出生。
五十三歲創立乾益堂中藥行的薛號,在刻苦努力的歲月下,為乾益堂中藥行寫下經營的高峰,部份中藥同業的耆老都稱呼薛號為「號伯」,其他的事跡已無印象;而另一位現今已九十歲高齡的「恆德藥房」吳陳秋錦女士對號伯的印象則十分鮮明。
大正元年(1911年)出生的吳陳秋錦女士與乾益堂中藥行第二代傳人-薛庚寅同年;中央街上「連發中藥房」的舊址,原為其生父陳柱卿先生所經營,當時仍擔任馬公區長的陳柱卿先生接續了丈人「瑞安中藥房」的經營權,平日庶務繁忙的陳柱卿先生,只得聘請數位較熟黯藥理的師傅幫忙管理中藥房。吳陳秋錦女士還記得在她四、五歲時,薛號與陳連法(連發藥房創始人)、林君黨等三位都是她外公家藥房聘任的師傅。
吳陳秋錦女士的生父陳柱卿先生因為當年工作忙碌,遂將中藥房無條件轉讓予夥計經營,因此,中藥房為陳連法先生接手經營,更名為「連發中藥房」,薛號則另覓四眼井旁的店舖開業,乾益堂中藥行因而創立,在中央街的營運狀態漸漸超越了中、西藥皆售的連發中藥房,生意更興隆,慢慢地四眼井旁的乾益堂中藥行在當時馬公居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對當地人而言,扮演生活要素的四眼井與驅除生活病痛的乾益堂中藥行幾乎是劃上等號的;同業競爭的結果,導致「連發中藥房」在二十年前搬離了中央街,另擇他址營業。
乾益堂中藥行在薛號辛勤的經營下,早期得利於漁民與貿易往返的商人,官兵更是其最大客源。自第二代薛庚寅先生以延醫駐診作為藥鋪的號召,再傳至第三代傳人薛光燦先生,薛光燦逝世後,由其弟薛光華先生及薛光燦夫人錦絹、薛明峰(薛光燦之子)共同經營。也許是得四眼井地利之便,現在的客源都是澎湖觀光季的人潮,為此,乾益堂中藥行加入了當地名產作為擴充的經營內容,期望能激起乾益堂中藥行另一種持續經營的動力。
澎湖現今的中藥房大多從高雄、台南兩地批藥進貨,乾益堂中藥行是少數幾家由台北批貨的藥房之一。位於台北迪化街(昔稱大稻埕)之「乾元堂」老藥鋪,從薛號創始之初,即是乾益堂中藥行批藥的主要來源;如今乾元堂仍會定時寄送價目表給參考。其次,批藥的來源,從昔日藥商常親自至藥房推薦藥物,以口頭約定做為憑證;而今的批藥之業務則改由業務人員專責。
乾益堂中藥行名號之由來,第三代經營者薛光華先生未曾聽長輩談起,但可以明確得知,乾益堂中藥行雖與台北中藥老店乾元堂有生意上的往來,其命名卻與乾元堂無任何關聯性。澎湖中藥店之命名,通常會以吉祥、吉利為店名首要選擇,或在取名時選擇與「藥」有相應關係之名號,或選自易經卦象之詮釋,如「乾益」二字:「乾」可釋之以君子健而自強不息,「益」則指利益之廣進,亦取其吉祥之意涵。
以中藥為經營主軸的「乾益堂」,於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薛庚寅先生曾聘請山東人劉步瀛先生進駐乾益堂中藥行應診,據薛光華先生的描述,劉醫師為軍醫出身,應診時並未居住於此,只於門診時間停留。櫃臺就是其把脈論病之處。乾益堂中藥行是馬公鎮第一家聘任中醫師駐診的藥鋪。
乾益堂中藥行以中藥起家已八十餘年歷史,除替中醫師處方配藥之外,也有自製或代售的成藥。至於中藥行批回的藥材以生藥為主,所以藥舖經煉製成熟後才可銷售。澎湖藥物之進口,現今大都透過台灣的貿易商進藥,其中80%的藥物是來自於大陸,因為台灣本身的本草植物整理得仍不夠齊全。
近期在中藥市場式微的趨勢下,乾益堂中藥行仍堅持傳統中藥舖的經營路線,未兼營西藥的買賣。第三代的經營者薛光華先生自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起,接受了中原大學李教授之建議,以中藥的專長研發藥膳熬煮的藥膳蛋,獲得大眾回響之後,藥膳蛋的銷售更成為乾益堂中藥行的觀光季節主力產品。而服務的性質就更多文化,然經營型態仍以中藥為主。轉自:http://www.phhcc.gov.tw/ch/home.jsp?mserno=201210030004&serno=201212110002&serno3=201212130020&contlink=ap/boch11_view.jsp&dataserno=XA09602000296